里根

14位历史人物:生前受人敬仰,死后恶行才被揭露

我们从小听着英雄人物的伟大故事长大,他们被视为美德与进步的典范。但历史常常充满“骗局”,很多看似完美的人物,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阴暗面。本文要介绍的14位人物,生前备受尊重、崇拜,甚至被奉为偶像,可他们真正的恶行——那些影响深远的恶劣行为、隐藏的极端思想——却在

死后 格瓦拉 里根 利奥波德 利奥波德二世 2025-09-29 03:34  2

写作笔记:演讲、写作及其他

和供阅读的文章比起来,演讲的文本其实是简单的。但普遍的观点认为,演讲比写作要有感染力。这应该是当下的感染力,在反复咀嚼的意义上,演讲是无法和写作相比的。演讲稿尽管也是写作出来的,但和文章写作比起来往往会显得单调,或者叫作不够丰富和复杂。

演讲 写作 演讲稿 里根 伯特兰 2025-09-26 04:40  2

美国官僚集团能把苏联忽悠瘸,为啥对我们不好使?答:中国太实诚

说起来,有时候历史就像一部连续剧,主角变了,剧情却总爱走老路。1983年初春的某一天,美国总统里根披着西装,在万人瞩目的讲台上“高谈阔论”,谁能想到,他口中的“反弹道导弹防御”蓝图,后来给苏联带来的,却不是技术进步,而是拖垮了整个国家。这事儿,没隔几年就成了冷

美国 苏联 里根 美苏 核动力卫星 2025-09-06 09:12  4

美副防长抱怨:“一只手被绑在背后,不可能与中国竞争并胜出”

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·希克斯当天在里根研究所国家安全创新基地峰会上表示:美国军队之所以不受挑战,是因为其军人的素质,也因为美国国防工业基地为他们提供了领先于潜在敌人的武器、系统和设备。但是生产力就是威慑力,国防费一直不能及时足额拨付到位,等于“一只手被绑在背

竞争 里根 防长 希克斯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 2024-03-23 18:16  5

1980 - 1990年代全球资本主义被“续命”的动力机制与历史辩证法

20世纪80 - 90年代,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一场关键的“续命”过程。主流观点认为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拯救了濒临崩溃的资本主义,但这种解释颠倒了历史因果。本文深入考察这一时期的全球政治格局与权力互动,指出西方资本主义的“续命”是冷战政治格局剧变、西方内部政治

历史 资本主义 里根 撒切尔 辩证法 2025-08-12 09:06  6

一直主张反战的特朗普

美国那边不光是把一大批海陆空部队派到了中东,还在社交媒体不到半小时里连着发了仨帖子,直接喊话让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“无条件投降”;又声称说伊朗已经主动联系了美国,可惜“晚了”。眼看,这架势都快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程度了。中东这个老火药桶一向不太平,本来特朗普一

特朗普 伊朗 lgbt 以色列 里根 2025-06-26 23:53  11

“精美”?不,是“精里美”

上一篇文章《尴尬的“世界公民” - 聊聊哈佛蒋小姐》聊了一下“白左/世界公民”的进步主义价值观。这个价值观的一个代表人物,就是比尔盖茨。最近比尔盖茨有两个新闻,一个是他准备在20年内,把基金会所有资产都用于慈善事业,消耗完。盖茨基金会计划在2045年底关闭。而

哈佛 盖茨 里根 宋襄公 王师 2025-06-11 17:50  11

经济自由的捍卫者弗里德曼

米尔顿·弗里德曼出生于纽约市,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,也是唯一的儿子。他的父母是来自现乌克兰匈牙利社区的犹太工薪阶层移民。弗里德曼一岁时,全家搬到了新泽西州的拉威,弗里德曼的父母在那里开了一家干货店。尽管弗里德曼的父母经济状况不稳定,而且之前也没有人上过大学,但他

自由 芝加哥大学 里根 弗里德曼 捍卫者 2025-06-09 10:51  11

亏欠效应:人际互动中的心理平衡与自由之道

在人类社会的情感网络中,亏欠感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,连接着每一次施与受的瞬间。当我们接受他人的善意时,内心总会涌起一种微妙的压力 —— 这种压力既可能成为维系关系的黏合剂,也可能演变成束缚自由的枷锁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丹尼斯・里根 1971 年的经典实验,用一瓶可

心理 受试者 平衡 自由 里根 2025-06-06 07:25  11

横渠四句到底在讲什么?为什么引起这么大争论?谁在诋毁、害怕?

最近董宇辉讲横渠四句的视频火了,同时也被一些孽畜网暴和谩骂,说“一个带货主播讲什么横渠四句,这样的虚伪和假大空”。一时间网上硝烟四起,争论满天飞。我不是董宇辉的粉丝,也没有注意过他的带货和其他内容,也就是因为这个事情才看了他的视频。虽然没关注过他,但我并不反对

宇辉 中华文明 兵马俑 里根 绝学 2025-06-05 18:35  11